为什么学古筝必学《战台风》

为什么学古筝必学《战台风》


  1、《战台风》的创作源于生活
  当时的王昌元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大一学生,和同学每周一次到上海的码头去“体验生活”,目睹了码头工人在台风来袭时,奋勇抢救物资、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王昌元有感于此,写作了这首筝乐作品《战台风》,它开启了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2、《战台风》原名叫《抢险》
  《战台风》这首筝曲原名为《抢险》,在参加“上海之春”节目审查期间,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谭抒真教授提议,将“抢险”改为“战台风”,变被动为主动。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非常高兴,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
  3、《战台风》的创作赶上乐器改革
  《战台风》创作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
  4、《战台风》技法创新震惊筝界
  《战台风》惊世骇俗地一下子运用了好几种新型技巧,在当时的筝界掀起轩然大波。例如,扫摇的运用,轮抹的使用,以及刮奏、扣摇、大段摇,乃至在筝的无高音区进行刮奏等,一改古筝演奏轻弹慢揉的演奏面貌,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使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5、《战台风》成功创作风靡一时
  1965年《战台风》的成功创作,风靡一时,蜚声四海,经久不衰。当时王昌元携《战台风》所及之处,观众无不热烈喝彩,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台风频袭地区,人们听到此曲更加有一种难言的亲切与激动之情。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古筝价格 | 古筝 | 敦煌古筝

Copyright ©2019 古筝说 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图文视频,源自网络!若觉侵犯,邮件联删!〗
敦煌古筝维权热线:400-1518-400
邮箱:noreply#qinzheng163.com(来信#换成@)